11月30日,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今年前三季度,全省開發區工業經濟持續向好,99個省級監測開發區貢獻了全省工業80%以上的總產值、增加值,有力支撐了工業發展。
據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,“十四五”以來,省委、省政府把新型工業化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,對推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,全省上下合力推進,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成效。
強化頂層設計。牢牢把握將開發區打造成為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引領區這一方向,2021年以來,貴州建立“1+N”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,進一步完善省、市、縣三級協同推進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。同時,突出開發區以發展工業為主的定位,突出生產功能,引導企業、項目、資源要素等加快向開發區集中。今年前三季度,99個省級監測開發區實際管轄范圍內工業企業數占到全省的80%以上,開發區工業經濟持續保持高于全省工業的發展態勢,貢獻了全省工業80%以上的工業總產值、增加值。
突出產業發展。堅持將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作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,大力推進首位產業培育提升行動。制定并發布首位產業指導目錄,制定產業招商行動計劃,建立“兩圖兩庫兩池” ,完善十大工業產業鏈圖,推進粵黔合作共建工業園區,引導開發區科學選準首位產業和潛力產業,引進一批產業項目,培育一批骨干龍頭企業和“專精特新”企業,打造一批規模大、效益好、競爭力強的產業鏈條,加快提升產業集群化水平。今年以來,全省開發區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,上半年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855個、同比增長44.6%,總投資2998億元、同比增長35.6%,累計到位資金441.17億元、同比增長21.1%;前三季度,醬香白酒、新能源電池材料等“風口”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分別增長50.1%、118.9%。
加大支持力度。去年以來,省有關部門持續加大資金、政策支持力度,加快提升開發區功能優勢。2022年,全省園區基礎設施領域獲得專項債支持額度達94.65億元,占全省總額度的1/5。
理順體制機制。堅持以改革“動能”提升發展“勢能”,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走深走實。截至目前,省級監測開發區內設機構已精簡到平均7個,93%以上的省級監測開發區已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,70%以上省級監測開發區成立單獨的運營公司并已實行實體化運行。部分開發區還實行全員聘任制和績效薪酬改革,有效激發了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熱情。(記者 彭尋啟)